顯示具有 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會議空間大小與參與人數的比例是多少才舒適?

會議空間大小與參與人數的比例在多少時,是令人舒服的?

很久沒有寫文章了。日前讀到一篇<訓練獨立思考的寫作,不是閱讀>,滿有同感。覺得還是要練習動筆、敲鍵盤,讓腦子、語言順暢些。

那天坐在某大學的教室,桌椅合一排列整齊,走道必須側身才能行走;想起另外參與一些會議的經驗,也是大學教室但空間相對鬆散。冒出這像是政治、心理又像是數學的問題甚麼樣的空間與人數比,讓人覺得舒服,容易促成自由對話?

當然空間配置不是促成自由舒適感的唯一因素……。但排排正坐只能面向前方,和圍成圓圈可以環顧其他參與者;難以起身或可以自由移動的座位,確實也對身體、腦袋;會議氣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假設身體可以自由移動是思想自由的基礎。

怎麼樣算是自由移動呢? 靠在牆壁,位在角落的位置算自由嗎?

將人簡化成圓球,沒有靈魂……
題目變成了:
在一固定空間、面積下,放入N個球,使N個球皆能自由移動,則球之半徑R的限制是甚麼?
將空間簡化成邊長M的正方形。

要對自由移動做個數學上的定義:朝任意方向,圓的中心距離邊角、或另一圓的邊界,達到一個半徑R的距離。

然後得到一個算法 
總邊長=邊緣個體與邊界距離+個體間距+個體直徑總合
M = 2R + (N-1)*R + N * 2R

試用實際數字計算10公尺*10公尺的教室,體型一樣的成人坐下時成為半徑40公分的圓球。這空間適合容納多少人?
1000=2*80+(N-1)*40+N*2*40
3N=22 ;   N=7.333;    N=49     : 49人。


對於自己將自由移動的描述轉化成相距一個半徑距離的數學概念,感到開心……

      

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後現代政治。丘延亮。筆記


筆記。後現代政治。丘延亮。唐山出版社。民8412月。

P108<臺灣少數民族是甚麼問題?>
「這種童工和雛妓的『人口販賣』活動,在平地人口中自來即時有聽文,它對山地未成年男女的下山更扮演了主要的角色。這樣的事實是有它一定的政治經濟學涵義的。
首先,一種大量使用『超經濟』及『經濟外』手段以控制生產麗的經濟型態,對正統經濟學的意識形態而言,倘不是『反資本主義』的,也是『非資本主義的』……其基本運作不外乎『空間軸』和『時間軸』上的操縱擺布。前者表現於一種狂熱的劃界活動,從經驗的或邏輯的層次,釐清界限,劃明定義,不斷的劃約現實,蒸餾概念,期以複雜的解析刀具,切除任何已證明或可疑的器官或贅物,俾留得資本主義生產的空殼『全屍』……

(貨幣,資本主義擴張的深刻描述)

P204<從「報導的文學」到「文學的報導」>
“……至於「鄉土」是如何和「現代」相對立起來的呢?前者似指具實的物事、地人,而後者則標製了抽象的時間!
要了解,必須瞭解「現代」一詞的用法是代換一整套以美國(後來加上日本)為主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行為模式的符咒或聖像;它虛矯的單純以時間的代稱進行強暴的是一整個民族的記憶與歷史,它狂妄到甚至於不需要指出走私貨色的原產地與收貨人。換句話說,這個義是型態底襯墊中填塞的東西,所欲緩衝的竟是一個對我們身處所在及其人民底存在與主體性的粗暴抹殺和撤底否定。……”

P234<前有古人後必有來者>
二二八和五十時代大殺戮後的臺灣,另一方面,在「改善生活」、「努力上進」的意理主導下,新的世代在一個「政治虛脫,人性真空」的….環境中萎化了正義的觸覺,也被斬卻了任何語正治有關的官能。……
終究而言,這一切卻絕不是自然生成的。政治的恐怖是有技巧的營造及不斷維持增強的結果;閹割一整個社會以至於閹割一整世代作為人的基本權力的政治覺醒,更是馴化百姓專制政權的特殊成就。這一切之所以有此成效,質言之,無不拜恐怖經營與思想控制的功勞。
我們的世界是不容再被切割的了;我們的記憶是不再容許誤導和短路了。……我們要連結一切被切斷的,癒合一切被分割的、重溫一切被沖洗的被淹沒的記憶。……這恐怕就是映真為什麼要寫,必須寫、繼續得寫「鈴鐺花」系列和其他篇章的理由吧!……”

P239<寫給期盼中的舊識、新識與未識者>
……中國人呀,中國人,我們為什麼除了做主子就是做奴子?除了做奴子就是做主子?或者同時做主子的奴子,做奴子的主子呢?我們要哪一天才學會把人家好好地當做人,也教自己好好地也成為個人呀!......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2012/1/4林震洋公辦政見發表演講稿

各位觀眾、各位女士先生、左營楠梓區的選民、各位國家的主人,大家好。

我是林震洋,是綠黨在高雄第三選區的立委候選人。

在發表實質的『政見』主張之前,我要先談一下這場選舉的程序問題,關於選舉制度以及藍綠標籤的問題。

這不是一場公平的選舉。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

雖然從解嚴以來,我們已經經歷過很多次的投票,但是不公平的選舉制度,讓人民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讓政治成為少數人、有錢人的禁臠。 請各位看看這張比較表格,如果有個外星人、外星智慧生物來觀察我們的社會,它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結論:我們這兒並不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社會,我們是一個錢主國家、錢主社會。

在民主制度比較悠久的國家,例如法國,國會議員的參選保證金大約是新台幣五千元,在英國比較高一點,大約新台幣兩萬七千元,但這些國家的物價水準都是台灣的好幾倍;在德國,保證金被認為是違憲的制度。在台灣卻要20萬元!逼近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這讓青年、讓勞工、讓平民百姓都難以在平等的基礎上參與政治、參與決策,讓政府被財團控制,不斷破壞環境。選舉制度必須要改變,改用公費選舉的方式,降低投票年齡,實行通訊投票,這樣的民主才是實質的民主。

綠色不是民族主義的顏色,不是以一種民族主義對抗另外一種民族主義,綠色也不只是民主進步黨的顏色,她應該是自然生態的顏色。40年前,1972年,全球最早的綠黨發源於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反水庫運動,反對工業化發展對河川、對土地的無止盡剝削。

10年前的全球綠人大會,更通過了的六大核心價值 : 生態智慧、社會正義、和平非暴力、參與式民主、尊重多元、不犧牲下一代的永續。這是全球綠色政黨共同遵守的價值,當媒體朋友輕易地使用「藍」、「綠」兩種 標籤來劃分統獨立場,就讓這些普世價值被忽略、被掩蓋,讓社會不斷陷入仇恨、分裂和對立。可是,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重新還原『綠色』的意義,讓 社會超越統獨的爭議。

我們的政治被「國家」這個概念給綁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經歷了恐懼、仇恨、或冷漠的態度,讓公共領 域被商業、營利的思維給盤據,但是我們不能對於政治、對於公共事務繼續冷漠,不能再坐視社會不公擴大蔓延,不能讓統獨爭議掩蓋經濟成長背後的環境代價;我 們要走向更多元、更包容、更永續的社會,我們需要對於國家制度有新的想像。

我主張使用一個新的文字:「生態國」,來轉變國家運作的方向。

工 業化、現代化、企業全球化的發展,已經讓台灣、讓中國大陸與地球的環境被過度開發與嚴重汙染,生物多樣性瀕臨瓦解。國家不能再是人拿著武器、靠著軍事武力 相互競爭資源的機器,不能再是少數資產階級統治人民、開發土地的工具,不能再讓政府成為破壞環境的共犯。未來,國家制度的核心,應該是保護生命、保護土 地、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保障人民生活基本需求能夠獲得滿足。

在我拜票的過程中,有位長輩說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沒吃過苦, 但我不同意,我羨慕父親小時候可以在溪流裡游泳,我看到的溪流卻是水泥化的臭水溝。和自然分離,也是一種痛苦。我將這段話貼在臉書上,有朋友回應說:「與 自然分離,是最深的痛苦。」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和未來世代所必須承受的。

土地不是商品,人是土地的一部分,石化業讓我們有方便的生活,但是卻讓全球面臨暖化的危機,讓太平洋環流漂滿塑膠廢物、破壞海洋生態;在台灣,環境汙染的代價更是由少數人來承擔,企業和大多數股東只想著要賺錢,一再壓低污染防治的成本,這是不正義的。

五輕要關廠,民國79年政府承諾五輕將在104年 遷廠,但至今對於遷廠始終沒有積極作為,致使地方居民仍然一再抗爭。石化業不只汙染空氣,也汙染土壤、地下水,讓周遭居民罹患癌症,所以我認為即使遷廠也 還不夠。台灣中油公司已經在林園三輕進行擴建,五輕更不應該再去汙染另一塊土地,應該要讓半屏山麓的煉油廠,就地轉型成為生態復育公園。

全球的石油產量已經在2006年 達到高峰,未來的石油開採將越來越困難,油價也會持續攀升,我們要藉著五輕關廠的機會,調整並縮減石化產業的規模,邁向低碳的社會,讓石油、塑膠這些不可 再生的資源,受到珍惜與重視,不再成為汙染與致癌的有害物質。縮減石化產業之後,我們也將同時改善空氣品質,降低空氣中致癌的細懸浮微粒的總量,讓大高雄 的居民生活得更健康。

從全國或全球的尺度來看,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讓我們身處在一個生產力旺盛的時代,同時卻也消耗太多 自然資源,製造太多廢物與汙染。為了追求一個更和諧、更平等而安全的社會,我們應該要大幅縮短工時,讓工作機會、以及連帶的收入、財富被公平分配,以互助 合作的態度守護地球,而不是以競爭的態度比賽看誰占據、耗用更多的資源。

地球只有一個,台灣只有一個,而且這不是我們這一個世代兩千三百萬人所獨有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青山綠水已經變成了土石流和臭水溝,我們有責任將牠復原歸還給後代子孫。

縮短工時不只可以讓社會的貧富差距縮小,也可以增加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時間,讓社會更民主;可以增加我們與家人相處、和鄰居互動的時間,讓社會更安和樂利。

有越來越多的團體指出,縮短工時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重要方向,例如英國的新經濟基金會,就以「21工時」為題發表了研究報告,他們主張每周彈性工時21小時,或者每年彈性工時1,092個小時。縮短工時可以成為一種政策工具,一種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調適社會因應氣候災難、減緩人類生存危機的政策工具。

左 營的眷村保留,也是我要努力的政策方向。眷村不只是國有財產局的『財產』,它具有多重的文化價值:不同時期的房舍,反映出歷史的軌跡和當時的建築技術。來 自不同省籍的軍眷家屬,帶來多元、豐富的生活文化,尤其是飲食,多樣風味的食物,提醒著人們,自己和土地的連結。人不是土地的主人,人是土地的一部分。

尤 其是當我們邁入高齡社會,低矮的房舍更具有保存的價值,一樓的住宅遠比高耗能的電梯大廈更適合居住,人們更容易認識彼此、互相照顧。眷村不應該被當作是等 待剷平的歷史遺跡,我主張,眷村空屋開放給民間社團經營,搭配蓮池潭、舊城遺址等觀光資源,創造出多元活潑的文化,左營眷村可以成為國際旅客交流、創造友 誼的和平起點。

和平的基礎不是軍事武力,而是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現代的都市、馬路、樓房,過去都曾經是農田,或是有梅花 鹿奔馳出沒的森林原野,都市和道路的擴張要受到限制,不能繼續壓迫農村、摧毀農地;都市的運轉倚賴著貨幣經濟,利用貨幣驅動著工廠生產、也製造了汙染。我 們不只要減緩貨幣經濟的規模,也要讓都市充滿更多綠色植物,讓都市也具有糧食生產的功能,我主張:發展都市農業,例如在公園、在空地,種菜、養雞,減緩對 於運輸能源的消耗、拉近人與食物的距離;回收枯枝落葉、雜草等各種有機質進行堆肥,復育土壤生態系統;在屋頂收集雨水,去除水泥化工程對於河川的破壞,恢 復河川生命力。溪流有魚,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現在,這似乎是很奢侈的。

民國一百年剛剛結束,讓我向中國國民黨的先烈們致 謝:辛亥革命的成功,讓我們走出封建歷史,走向民主政治;但是龐大的黨產至今依然阻礙著其他政黨和國民黨進行公平的競爭,阻礙民主的發展。我也感謝民主進 步黨與黨外運動的前輩們,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讓我們走出一黨專政的獨裁;但是,請不要忘記綠色的生態意涵,也不要忘記仇恨與對立的情緒,是會阻礙民主 的。

數十年或一百年的歷史,對於在台灣居住數千年的原住民族來說,都是短暫的,我們需要更謙卑地向原住民族學習。綠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第一席,是蘭嶼達悟族的媽媽:希婻瑪飛伏女士。這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非原住民的公民可以投票給依賴土地而生、順應土地智慧的原住民。

請您在第八屆立委選舉中,將政黨票投給八號,綠黨,在高雄第三選區選擇三號,林震洋。謝謝各位。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綠黨八屆高雄左楠區立委參選人林震洋DM文案

綠黨八屆高雄左楠區立委參選人林震洋DM文案

* 小白兔勇闖「政治」叢林

政治關於權力、政治關於鬥爭、政治需要手腕、政治需要精明算計;小白兔不相信這些、小白兔乾淨,而且純粹。

政治應該要讓生活變好,增加我們「幸福」的總量,天應該藍、水應該綠,食物應該營養、土壤應該生機旺盛,人應該相愛、自信,應該快樂。

「政治是關於可能性的藝術。」在一片關於「政治」的肅殺言論中,小白兔只獨獨標出了這一句加拿大綠黨的政治人物所說的話。在另外一本關於世界「綠色政治」的書裡則這麼說:「只有不斷伸出手去觸碰那些不可能的事物,人才有可能完成那些可能的事。」

小白兔要伸手開始觸碰那些「不可能的」事。

「綠色政治」,應該是以「綠」為價值的政治,綠色是生態的顏色、是小而美的勇氣、循環再生的強韌,是生命的顏色。

* 生態國 啟航港都

「生態國」意味著:國的建立應以生態為核心,而不以武力為基礎。這個想法,自我在參與樂生保留運動,和青年、老邁院民一起經歷與警察的肉搏抗爭當中萌發,又到了福島核災後,立法院前的反核抗爭而達到巔峰──這個罔顧人的生命與自然極限,連核能都硬要蓋的國家,拆掉也罷!

核能的廢棄物,就是核子武器的基本原料。這也許可以說明我們日常生活的兩面:便利的背面就是暴力,但是暴力被藏起來了,我們就看不見真相。以「生態國」為初衷,我代表綠黨參選立委,說明我的主張:

我主張以縮短工時作為永續經濟的方案,因為善待土地就是善待人,GDP數字的增加是虛假的經濟成長,人民實質的生活幸福感則是真的。

我主張以五輕關廠作為縮減石化產業的基本處方,因為石化工業毒化土地、長久破壞居民健康,而我們的國家必須更積極地打造具再生能力的產業前景。

我主張以都市農業綠地有機化政府介入打造的城鄉飲食關係,來作為台灣復育農業、促進食物安全、提昇糧食自給率的經濟方案。

我主張以保留既有文化與生活的多樣形式作為保留傳統美食的出發點,而這件事在左楠便是舊城眷村,與中油眷舍的留存問題。

高雄是個特別的城市,在工業之都綠地交錯、道路寬敞;軍事用地在左楠、石化工業在左楠,眷村舊城也在這;愛鄉土的文人,愛環境、愛樹、愛河岸的媽媽們全都在此聚居生活。這個地方,正可以走出另一種永續,啟動「生態國」。


* 2012/1/14 選票投綠黨 隨手做環保

* 「生態國」邀您一起來啟航

2012 年,最方便而影響深遠的隨手做環保,就是將立委選舉的政黨票,投給為生態發聲的綠黨,只要讓綠黨突破5%得票率,就會有兩席不分區立委進國會,還能得到每年、每票五十元的政黨補助款。四年總額上億元,將以「綠色提案公益創投」用在保護子孫的未來。

有人說:「世界的改變,總是從一小群人開始的。」這一小群人,是先知先覺、深思熟慮的一小群人。他們是綠黨,他們以理念與熱情為參政資本,抵抗高額保證金與不合理的選制,需要您的捐款相助;或高雄選民欲加入選務志工、腳踏車隊、走街宣講、發送傳單,可直接聯繫綠黨左楠區林震洋競選總部。

就從這次,拒為兩黨惡鬥添軍火,妳/你的一票,可以讓微笑綠黨的維和部隊不必再打游擊!現在就呼朋引伴替綠黨募選票,讓夢想實現!

2012/1/14號召您的親朋好友,不分選區政黨票投綠黨左營楠梓立委票投林震洋


封底:

聯絡資訊

綠黨左營楠梓區候選人林震洋競選總部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465號 Tel (07) 5879767

捐款資訊

戶名:第八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林震洋政治獻金專戶

郵政劃撥42282568

戶名:綠黨政治獻金專戶

永豐銀行景美分行(807)1220–0100–267377

* 他們挺綠黨


震洋,綠色環境的先覺者勇敢站出來!給台灣一個健康的未來,咱的子孫有福了!

梁淑貞│舊城文化協會

林震洋以「生態國」挑戰向下沈淪的政治文化。

這是綠黨在高雄,實踐綠色政治的重要起點。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

震洋是個完全體現「綠色政治」精神的綠黨青年,追求地球永續需要綠黨、也需要震洋。

文魯彬│綠黨共同召集人

如果生產、生活、生態間達到平衡是我們要的願景,那我們大可以要求、嘗試各種可能性,並和綠黨的政治代理人─震洋,一起實現。

蔡雅如(鴨子)│中山大學社會系碩士班研究生

小白兔抗核能與石化

生態國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綠黨 林震洋倒數七十天的募款信

二零零六年,我加入綠黨。那時我在環保團體「綠色陣線協會」工作,很能體會「參政」 作為保護環境手段的重要性。當時的綠黨秘書長溫炳原遊說我一起出來參選市議員,我因為一些個人因素而拒絕了,後來的時間裡,先後擔任綠黨的中執委、中評 委,積極參與綠黨黨務,也常感到不合理的選制對於人民參政的限制太多。我相信這句話:「政治,是關於可能性的藝術。」;也有人說:世界的改變,總是從一小 群人開始的。我認為綠黨就是這樣的一小群人。

我還記得是在參與樂生保留運動的時候,年邁的院民和許多青年,與政府公權力的 「肉搏」經驗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在一種不滿的情緒裡,我在腦中改寫了「國」這個字,拿掉了中間的武力象徵,放進了生命、生態的「生」;對我而言,這是比較 理想的「國家」該有的樣子,也同時是在更積極地主張:環保議題,不僅僅是「生態」議題,也是關於社會正義的課題、關乎人們要如何將綠色的價值實現為一個國 家──政治體──的問題。人民需要更多的幸福、更多的安全感。我們需要乾淨的水、空氣與健康的土地;母親們不應該在市場看到那些不確定是否健康的肉品蔬菜 而感到焦慮、不應該在看著孩子喝不確定是否帶有毒物的飲料而感到害怕;勞動中的人不應該「不敢」要求一個合理的待遇、更多的休憩,還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城 市不需要更多年輕人買不起、租不起的空屋,戀愛中的人也不應該對婚姻、生育、未來的生活充滿未知的恐懼。

許多人說我的想法 不切實際,但這些年我們看遍了那些「切實際」的人所作為的政治,讓我們多麼憤怒與無力:福島核災之後,核能政策並沒有轉彎;大埔搶地之後,農業政策也沒有 得到好的檢討;科技業員工自殺或者過勞死,但政府仍然在優惠產業、要求勞工共體時艱;塑化劑風暴之後,我們也並未收斂我們對石化、塑膠產業的依賴。我認為 這些事是很清楚的:這個城市被過量的強迫性勞動所支撐著,這些強迫性的勞動剝削了環境、也剝奪了人們「幸福」的權力,因此加入綠黨、甚至參選,對我而言, 就是一個帶著我「不切實際」的想法進入政治的機會,我相信大幅減少工時是邁向永續生活的解方,縮減石化產業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健康的土壤、空氣與海洋,保護 生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但綠黨在台灣的「參政」,仍有很艱困的路要走,高額保證金的限制也剝奪了像我這樣一個帶著理想、卻 無家世背景的普通人參選的機會。我認為這件事不合理,金錢不應該是人民參選的門檻──選民投票的選項,不應該總是只有那些比較有錢的人,而我需要帶著這份 不滿進入體制、尋求改變。

因為如此,我非常需要你們的協助。選舉還剩七十天,如果你也願意與我一起成為「改變」的一小群人,請協助我,或者將這個訊息轉達給你身邊的朋友。捐款給我,或者綠黨,讓我們「一起」參選。

戶名:第八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林震洋政治獻金專戶:郵政劃撥42282568

戶名:綠黨政治獻金專戶:永豐銀行景美分行(807):1220–0100–267377

綠黨 高雄市左楠區第八屆立委參選人

林震洋 敬上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縮短工時 短講稿


縮短工時 短講稿

大家好,我是林震洋,將代表綠黨參選左營楠梓區的區域立委,希望您能停下腳步聽我簡短說明我的政見。

小時候我曾經有過疑惑,為什麼一個星期有七天?而不是六天或八天,後來我知道這跟基督教聖經中的創世紀故事有關。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我更疑惑,為什麼有三八工時的制度?那是工業化發展之後,原本被剝削如同奴隸一般的工人,經過奮力爭取而來的勞動保障。但為什麼經過了一百多年,現在還是有過勞死的悲劇發生?

因為我們被一些觀念、舊觀念給綁住了。例如勤勞是美德,要不斷追求經濟成長,但如今科學、技術的進步,早已經讓我們的生產力大幅提升,生活改善而衣食無虞;滿街的服裝,大家一輩子也穿不完,二手舊衣物經過捐贈之後甚至又被送回到非洲,「幫助」那些原本生產棉花的出口國家;如今街道上充斥多少房屋的租售廣告,台灣的空屋率已經接近40%,但房價卻高的讓青年難以成家。

還有全球的消費體系鼓勵我們追求高科技,不斷追求越來越快、越來越小的資訊產品,但它們往往也伴隨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環境代價,最後讓台灣的農地遭受汙染,可以耕作的土地越來越少,許多糧食都必須依賴從國外進口。但環境是不能進口的、土地是不能進口的。

有學者曾說台灣不能算是所謂開發中或已開發的國家,而是過度開發。我們應該要牢牢記住生產力過剩這樣的現狀,並體認到社會的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於分配不均,不只是(具體的)各種物質資源分配不均,也是(無形的)權益分配不均,工作機會不均,休閒時間分配不均。

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物資生產過剩的社會,在台灣卻還有人因為失業而餓死。我們必須正視資源被少數人壟斷的社會不公,並透過政治參與,讓資源的分配更公平,提高基本工資,讓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數減少,讓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減少工作的時間。也讓更多人可以就業,工作成為快樂的自我實現而不是被迫的苦差事。

未來我們可以把三八工時重新分割為四六工時、甚至六四、八三工時制。如此一來就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與朋友聚會、發展興趣、參與公共事務、照顧環境,畢竟就算隨手要做垃圾分類,也是需要時間的。

縮短工時,可以讓每個人更公平的享受自由、自主的時間,合作並妥善利用科技生產力,避免過度消費與浪費;台灣的能源進口率將近98%、木材進口率將近99%。雖然我們愛惜自己的環境,但我們也有責任不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不掠奪後代子孫的資源。

最後請您一起放慢腳步,一起想像一種不再被工作給驅趕的生活步調。也許抬頭看看藍天白雲,低頭欣賞花草,也許聽聽蟲鳴鳥叫,也許……

謝謝各位。


*******************************
立法委員參選籌備中, 歡迎捐款相助
戶名: 第8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林震洋政治獻金專戶
劃撥帳號: 42282568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心情-為甚麼不參選?

為甚麼不參選?

準備參選以來,常常被問、自己也在想,為什麼要參選?為了改變政治議程讓它更重視生態與環境、為了成為自己希望看見的改變......。這兩天反問了自己為甚麼不參選?在參選過程中學到了甚麼?

政治是甚麼,有各種的見解。我覺得它是一個多方「能量」匯聚的場域。不只是物理學中的能量,更是人類社會中資源、權力、符號、色彩、語言、感情、思維、意志……交錯的場域/時空。選舉過程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但不論政策擬定、選舉策略、財務規劃、人事分工、對環境的認識、對社會的分析、對政治的想像……等各個層面都會遇到多方意見的不同看法;在這之間的匯整溝通,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學習和體驗、就是一種碰撞與改變。

……我自己也很清楚,政治是每個人都害怕的事情……」(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OwhhCHVgHM0) 很多人也說不要碰政治、政治很髒、黨字看了就討厭…….但政治不該是這個樣子。不應該再是那個樣子。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藍綠超越藍綠










朋友問我說,「反核運動十年沒有進展,誰要負最大的責任?」

媒體,濫用藍綠標籤的人,
把藍綠當成標籤,對複雜的人類社會議題做分類與切割,將繁複的國家制度、統獨爭議簡化為二元對立。綠色所象徵的生態環境意涵被忽略,GDP至上,無視人類活動對島嶼、地球的影響,無視企業生產的外部成本。

當政治語言中的綠色回到生態環境的意涵,對於統獨的爭辯應能更理性,社會的仇恨對立也能平息些。

Those who make peaceful revolution impossible will make violent revolution inevitable.John F. Kennedy (1917-1963) [阻礙和平的革命,將會導致暴力的革命。]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農再、農陣、選舉、保證金

「……養雞種菜一個月下來可能只賺個3000元,別人笑說你笨啊,誰叫你要務農。我們不做田,你吃什麼!……」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4266

後天717,農民要到總統府前抗議了;昨天,要把農村都市化的農再條例通過了;大前天綠黨針對選舉保證金也進行抗議。台灣最低層級的公職選舉,里長保證金5萬元新台幣,比法國總統37,760元還高)http://www.greenparty.org.tw/index.php/actions/release/1231-2010-07-13-07-15-46

這幾件事其實也扣連在一起。過高的保證金阻礙了窮人、弱勢者的參政機會,妨礙了公民參政權的展現,本質上是違憲的。農人也同樣被隔絕在政治金權遊戲之外,有錢進場玩這政治遊戲的人,所依循的原則就是「繼續賺錢,越多越好」。難怪要花2000億,再把農村整建得更具賣相。賺更多錢,然後把入場費:保證金再修得更高一些。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2010亞太綠人大會收穫與心得, learning and reflection from APGN 2010

APGN day1 4/30:
1.綠黨在直接行動主義與進入政府組織之間的的拉扯張力,是之後值得更多省思的議題。
2.一般政治人物訴求短期利益的政見,綠黨政治人物則注重世代正義。
3.進入議會之後的利益誘惑,是綠黨的挑戰。
4.幾位中國籍的與會者,都不是從中國入境台灣的,唯一一位要參與的人被拘留無法來台。
心得:中國的不透明成為一種隱憂,昔日是非洲被稱為黑色大陸,如今是「黑色中國」?開放陸生來台,將有助於中國的開放與綠化?長遠來看有助於兩岸的了解與(世界的)和平?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政治學筆記 200X~~20090225

政治是什麼
這一陣子(一兩年?),我陸續把各地方或聽或看到關於「政治」或「民主政治」的定義,抄錄下來,做個整理和大家分享一下,歡迎指教。

民主:
A 融合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觀點
「在民主國家中,關於如何整合的知識,是所有其他知識種類形成之母…。」
by Gar Alperovitz 引述托克維爾的話

B 民主並不只是一種政治型態;主要乃是一種共同生活的模式,一種協同溝通的經驗。可供衡量社會生活價值的兩個要點是:群體的利益讓所有成員共同參與到什麼程度,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的互動是否全面而自由。
from <民主與教育> 杜威 John Dewey, 1915

C 審議式民主:經驗分享,描繪現狀,建立願景,探討落差,形成行動方案。
From青輔會審議式民主培訓課程。

政治
A 韋伯提出「政治作為一種天職」,在同名的書中,韋伯說「政治是無數場強大、緩慢、沉悶而艱困的議會;政治既需要熱情也需要觀點。」「一切的歷史記載都讓人們更加確定這是事實:只有當某人已經數次伸出手,碰觸到那些不可能的事物,他才能夠完成那些有可能的事物。」出自「Green parties--Reflections in the First Three Decades p.60」
(這段出現在綠色政治相關文章中的引言,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所節錄偉伯的話,後半段是關於政治需要英雄人格的描述,但作者沒有引用,似乎反應綠色政治不期待、也不認為需要有類似「救世主」這種角色,像是呼應著左翼國際歌的歌詞)

B
政治:施米特的「政治」概念的前題是「敵人」。必須在有敵人的情況下,才會有政治。只有在敵人是已知的情況下,政治才具有「真實」性。因此,在施米特那裏,政治的基礎是關於敵人的知識,而且,只要有政治,就必然有關於敵人的知識。
政治的意義和關於敵人的知識的意義都是來自某種不容置疑的「啟示」,不是來自人的理論思辨或辯論的結果。對這一啟示意義的全然而無條件的接受就是「信仰」。
邁爾(Heinrich Meier)指出,施米特對政治描述最接近「定義」的說法是,政治「存在於由戰爭真實可能性所決定的行為之中,存在於由這種可能性所決定的關於自我環境的知識之中,存在於正確分辨敵友的任務之中」。
因此,「政治描述一種行為,構成一種知識,並命名一種任務。……而在這三者中,知識佔據中心的位置。」
在戰爭這種緊急狀態下採取決斷行為和正確分辨敵友都得依靠知識,前者是關於敵意和敵意不可避免的知識,後者是關於誰是我們的敵人和我們自己是誰的知識。政治不僅依靠知識,政治還增長知識。政治是關於我自己的存在本質的知識,只有我知道誰是我的敵人,我才能知道我自己是誰。

以上這些描述出自「#消滅異己的「政治」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512063.htm
中國不需要這樣的「政治」和「主權者決斷」─「施米特熱」和國家主義⊙徐賁」或許也是目前台灣、世界上主流觀點下的政治(掌握最大權力的詮釋角度?)。

C 政治就是觀感(Politics is perception)。

D 政治是關於可能性的藝術 by Elizabeth May from Canada Green Party

E Poltics is what we create by what we do, what we hope for and what we hope to imagine."「政治是我們由所做、所希望、所願意去想像的事物所創造出來的東西」
by Paul Wellstone(1994-2002) in Whose Trade Organization by Lori Wallach

F 政治是資源的取得與分配 Robin Winkler 20090215台灣綠黨黨員大會

G 孫文「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我覺得這句話很容易被唸成【管理眾人】的事)或許改說成「政是公共事務、治是決策與管理」,政治是「各種公共事務的決策與管理」

H 人是政治的動物 (by 亞理斯多德?)

2010年12月1日 立報: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政治是管理多變的和不穩定的事務的學問」

其他
http://www.wretch.cc/blog/video/6958912
薩伊德評論huntington的 文明衝突論
1.各文明的核心是分隔而彼此不相干的 而必須以戰爭化解差異
與其說是文明的衝突 不如說是對於文明不同定義間的衝突
2.現在的世界上已經充滿由各種跨越疆界的文明交流

Chomsky 舉出文明衝突的反例
如沙烏地阿拉伯是我們的盟友 因為有共同的石油利益

某人評述東方主義
"不同必須被消滅"的概念 是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源
與不同共存 Coexistence 是一個應該追求的方向
不同的宗教之間的共存

Said 轉述 Gramsic
歷史留給我們許多的線索
我們的任務是將這些線索編輯起來
不只是了解某對象 也了解他與其他主體間的關聯


「政治學的第一堂課」筆記 張明貴
p116 人權
簡言之,強調人權是人必要或基本的權利,
主要是在區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需要」(NEED),以及純屬個人的「要求」(WANTS),
而將「要求」排除在外,或不加以強調。

p165政治大餅
這種理論假設每個社會都有一種統治文化,菁英代表的正式這種文化的核心價值,因此,在一個經濟導向的文化中,菁英來自於商業界的最高層領導人,在一個以軍事活動為至高無上的社會裡,將軍們把持著權柄,在一個宗教復興主導一切的社會內,教士們躍升到最高地位。。
菁英很少來自社會其他部分。當基本的社會價值變化時,新的菁英將取代老的菁英。雖然所有社會都由菁英控制,並不一定任何菁英都會無限制保有權力。

p174
政黨的類型
有些政黨如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成員資格很寬鬆,任何人只要自認為是該黨的人就可以算作黨員。領導人難以掌握追隨者的行為。被認為是一種「幹部黨」cadre party。是由一小群領導人過不定期召開的幹部會議來加以領導。
這種會議主要是用來提名候選人,有時也詳細擬定策略和制訂一般性策略。黨員絲毫沒有控制能力,在如此鬆散的組之內成為黨員,主要是表達一種心態。

另外一些民主政黨中,如歐洲社會民主黨,黨員資格不僅僅是一種心態。欲成為一名黨員,需繳納黨費、參加會議,攜帶黨證,還有服從黨的既定路線。儘管這類政黨的組織比較嚴密,在人們看來,其民主色彩低於美國式的完全開放政黨,但黨的領導人通常與基層黨員有更多接觸。

第三種類型的黨員資格通常出現在集權國家的一黨制。
黨員身份只有受到徵召才有可能取得,個人在被成認為正是黨員之前,必須提出申請並通過資格審查。例如依照列寧關於嚴密組織 菁英主義政黨的概念所建立起來的蘇聯共產黨。

黨的意識型態
指導政治行為的一系列的政治的、社會的和經濟的價值觀。
掮客政黨的主要策略,盡量含糊籠統甚至模稜兩可,盡可能吸引各種團體以在選舉中獲勝,如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

p299司法審查權
1801年 馬歇爾大法官,宣告國會1789年通過的一項法案內容違憲,
確認司法院與國會至少並立的地位。

聯邦最高法院 的釋憲,賦予國會管理洲際商業活動的廣泛權力,
建立起聯邦政府在聯邦體志中的支配地位,種下美國內戰的根原。

p304 政治與司法
A廣義而言,任何衝突的解決,都是一種政治決定
B把政治定義為決策過程,做出一個社會中誰得到什麼的決定。
若A 則法院是政治過程的一部分,
若B 則法院不算。
有位鑽研法律的律師曾表示「所有官司打到最後都是憲法官司」

p308 政策
「政策乃為了某目標價值與實踐而設計之計畫」A.Kaplam (權力與社會)
A.Ranny「政策」有其特定內容、具體行動與計畫者。
「政府在可供選擇之途徑中,最後所決定採取之行動或不行動,方為政府政策之表現」
James Anderson 「有目標的行動過程,隨之而來的是,
一個行為者或一組行為者處理關切的問題。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機關與官員發展出來的政策」
Larry Lynn「一組特定的政府行動,此一行動會由計畫或非計畫,產生特定的一類效果。」
政府(選擇)的一切作為或不作為。

「決策乃只一個人、團體,或政府,在特殊環境下,為達成某種目的,而選擇最佳途徑或政策的一種過程」


359革命的原因,
不平衡理論
當政治、經濟的和文化價值的體系失去共同的方向時,最有可能爆發革命。
社會需要穩定價值觀,價值觀的翻轉。

(綠色革命,不是因為二戰後剩餘化學物品包裝銷售的單一農作物種植方式,而是綠色的生態保育革命,就要來了?已經發生了。)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人民,而非政客才是國家的主人

人民,而非政客才是國家的主人
(樂生與草莓,罷免權和集遊法,民主與威權,自主與依賴)

前陣子捷運工程招標案流標了,我以為樂生療養院也算是間接保存下來了;但沒想到仍然有大陸工程出面承攬這項工程;而台北縣政府也快速地張貼了拆除樂生的公文。支持保留樂生的許多人再次到了行政院門口。「站上街頭走到瑞士走到總統府,日本勝訴咱ㄟ官員依然踢皮球」問題出在哪?

沒有親歷20多天前野草莓學運在此地的靜坐,在樂生的抗議隊伍中,我揣想著我們也會被警方依據集遊法驅離嗎?是不是也要加入自由廣場的草莓園呢?「幸運」的是,當場的指揮警官並沒有舉出第三次的違法告示牌,(以後的集遊活動,是不是也都該準備一個「集遊法違憲」的手舉牌,來呼應警方的標語呢?)活動也在參與者自行拆除圍籬的「廢隔離,拆圍籬」行動劇中,暫時劃上了句點。但總覺得問題還沒解決。

在網路上野草莓的直播論壇中,有人問「野草莓是什麼意思」,我想那意思是「當國家機器把你當作草莓吃掉的時候,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才是國家的主人」;就算是青年或學生,一旦有了投票權,也就不再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而是現在的主人吧。除了集遊法依然維持著威權時代的結構,難道「由民作主」的政治精神真的被落實了嗎?

保證金的制度依然存在,依然區分著參與政治的身份門檻,台灣的選舉政治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遊戲,依然反映著「國家機器只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的現實分析。參選的資格、罷免的權利、集會的自由,被法律層層凍結,有如麻糬中的餡料,有錢買,你才吃得到。非得如此不可嗎?我期待有那麼一天,以金錢利潤來驅動的「國家機器」,能轉變成以生態原則為依據的「家國有機體

身為縣民,想罷免不重視人權的縣政府首長與相關局處人員,可以嗎?身為國民,想罷免不重視人權的總統與部會首長,可以嗎?我想發動罷免,罷免應該和選舉一樣都是某種人事權,人民聘用某人來擔任公職的民主權利。這人事權卻也同樣被限縮而不完整,我們只對某些行政首長具有人事權,其他人事卻交由他們來決定,造成下屬討好長官的事件層出不窮,官場文化依舊不減。我們是不是應該將其他部會首長、國營事業董座的聘用權,也一併拿回手中,並且不受固定任期的限制呢?尤其是各級警政首長,或許這樣他們才會體認到「人民,而非政客才是國家的主人」;對主人施暴的時候應該要客氣一點。

或許是被殖民的歷史太長,接受封建的文化太久,統獨的議題太難解,夾在兩大強權之間的身份太尷尬,我們總是太過依賴政府;而國際地位不明的國家身份,也讓我們的公民意識難以生根茁壯。在青輔會的培訓中曾聽過一段話「民主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治理,而非多數統治」,那或許不是一個無政府的安納奇理想國;但在拋棄本位主義、斬斷父權專制、接納多元價值、不再歧視弱勢、跳脫族群偏見……之後,在生態網絡中地球公民的身份依然存在;非人的生物依然等待被保護,民主還可以更進一步,還需要不斷進步與深化。

文章寫完了,想投稿,該投去哪呢?生活即政治,連投稿也是一種政治選擇?哪裡讀者最多?蘋果稿費高;立報讀者少;中時太菁英;自由太偏獨;聯合太偏統。加入了超連結,苦勞網或許是最佳的選擇。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為什麼要配票?丟銅板決定如何?

為什麼要配票?丟銅板決定如何?

過去的歷次選舉中,常有配票的策略出現,它往往是為了讓某一政黨的數位候選人皆能當選,該政黨建議支持者採取某一分配方式來決定要選擇哪一位候選人。今年的選舉則有另外一種配票,是發生在對於政黨票的選擇上。

這樣的情形會發生,主要或許是因為選民對於政黨之間的差異無法區辨,加上個人的多元價值,而難以分辨自己最喜好與認同的政黨優先順序。除了選民對於政治參與、政黨涉入等個人因素之外;客觀環境下,未能提供充分資訊的中選會也難辭其咎。

在政黨票的宣傳上,中選會的政黨競選廣告,不以政黨數目作為分配基數,卻是以各政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人數作基數,依此來分配宣傳時間長短。中選會宣稱此舉對於不分區候選人是真正的公平,卻使得各政黨沒有辦法在公平的基礎上相互競爭,進而造成觀眾與選民失去比較的基準,極易發生混淆。此外,事實結果也證明,各政黨的宣傳廣告並不是以「每一候選人有 28秒」的個人表現方式來進行。

因此,本人認為社會大眾除了應該要譴責國、民兩大黨,在一二階段的爭議上紛鬧不休,讓中選會虛耗空轉許久以外;也要慎察中選會在政黨票宣傳上的失職。

相對於過往由政黨發起、從上而下、不分辨候選人差異的配票方式,這次的配票則出現另一種各社群內部,自下而上的配票情況。配票發生的情形,簡單來說或許是:如果當某甲對兩個政黨猶豫不決,那他就要找到一位對於同樣兩個政黨也猶豫不決的人,各投一個黨;如果某乙對三個政黨猶豫不決,那他就要找到兩位對於同樣三個政黨也猶豫不決的人,各投一個黨。而且這必須是對於同樣的那幾個政黨感到猶豫不決,才能有合作的基礎。依此類推。

但是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生活背景、價值喜好都不一樣;對於同一個政黨的認知狀態(時間長短與深淺)也都不同;真能找到另外一個「同樣猶豫不決」的人嗎?如果到了選前那一刻,仍然分辯不出喜好/ 認同的優先順序,也找不到處境相同的其他人;那或許可以考慮丟銅板或擲骰子,將最後的選擇交給機遇來決定,也可藉此減少各種情感上的掙扎與矛盾。

----
投稿中國時報民意論壇 editor@mail।chinatimes.com.tw

中國時報 2008.01.11 
政黨票配票 發自社群內部 林震洋/北縣樹林(前綠色陣線協會專案經理)

 今年選舉有一種配票,是發生在對於政黨票的選擇上。主因是因為選民對於政黨間的差異無法區辨,加上個人的多元價值,而難以分辨喜好與認同的政黨順序。除了政治參與、政黨涉入等個人因素外;客觀環境,未能提供充分資訊的中選會也難辭其咎。

 在政黨票的宣傳上,中選會的政黨競選廣告,不以政黨數目作為分配基數,卻是以各政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人數作基數,依此來分配宣傳時間長短。中選會此舉卻使得各政黨沒有辦法在公平的基礎上相互競爭,進而造成觀眾與選民失去比較的基準。因此,本人認為社會大眾除了應該要譴責國、民兩大黨;也要慎察中選會在政黨票宣傳上的失職。

 相對於過往由政黨發起、從上而下、不分辨候選人差異的配票方式,這次的配票出現另一種各社群內部,自下而上的配票情況。配票發生的情形,或許是:如某甲對兩政黨猶豫不決,那他可能會找一位對於同樣兩個政黨也猶豫不決的人,各投一個黨;如果某乙對三個政黨猶豫不決,那他就要找到兩位對於同樣三個政黨也猶豫不決的人,各投一個黨,依此類推。

 但是每個人的生命經歷、生活背景、價值喜好都不一樣;對於同一個政黨的認知狀態也都不同;如果到了選前那一刻,仍然分辯不出喜好/認同的優先順序;那或許可以考慮丟銅板或擲骰子,將最後的選擇交給機遇來決定吧

選舉是民主嘉年華,不是戰爭

選舉是民主嘉年華,不是戰爭

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選舉總是成為一種「戰爭」的狀態;選戰策略、選將、選仗、謀略、兵法、割喉戰、黑暗兵法、棄保 ...... 等等,幾乎成為了選舉這件事所必然伴隨的詞彙。從誰開始?政治人物、選舉總幹事、媒體記者編輯、總是用戰爭來比擬選舉的激烈。一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氛圍,總是圍繞著選舉前後的日子,瀰漫在整個社會;日復一日,也許被東北季風、颱風給暫時吹散開;但每當選舉一到,這種戰爭殺戮的味道又回來了。

從哪裡開始?為什麼開始?雖沒經過仔細考證,但我猜想是從解嚴之後,由當時各種社會進步力量所組成的民主進步黨開始。他們透過參選而與一黨獨大許多年的國民黨競爭著政治資源和權力,繼而將選舉所需要投入的各種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視同為戰爭一般所需投入的各種資源;於是在這樣的概念與比喻中,選舉成了一種擬戰爭、準內戰的狀態;這樣的想像,仍一直持續至今。

或許是正因為台灣社會始終都還沒有完整的國家主權與國際認同,沒有以國家的身份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與傷痕,而使多數人並不覺得「選戰」此一用語的誇飾程度究竟有多大。但若看看目前的國際社會中,便可發現多樣的選舉面貌:固然巴基斯坦發生了女性總統候選人受到自殺炸彈攻擊的悲劇;但在美國,民主黨卻正再進行著昔日兩種弱勢:女性與有色人種之間,熱烈的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

民主除了是一種政治制度之外,也是一種共同生活與溝通的狀態,它有不只一種樣貌;而作為它的一種手段,選舉也是多元的。就像從過去的複數選區至轉變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就像生活中有悲苦喜樂、有七情六欲等多種元素;就像「一個中國」能夠被各自表述,也像「獨立建國」有不只一種路線與策略。能夠被拿來比擬選舉的概念,也不應該是只有「戰爭」這一個詞彙。

選舉只是選舉;古人則期待透過科舉考試,創造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世界;選舉除了像是這幾年來一場又一場二元對立的戰爭以外,它也可以像是一場色彩繽紛的民主嘉年華。於是當選舉結束之後,我們、社會才可以,就可以不用繼續在彼此仇恨與對立之中,而是在接納多元、包容差異與尊重彼此的態度中,共同而和諧地生活。

--
投稿自由廣場 forum@libertytimes.com.tw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請您考慮將第二票投給綠黨--七步驟

一、問候
大家好
我們相信綠黨是台灣與世界上,政局混亂、生態危機、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擴大、
種族對立......等許多政治與環境問題中的一個重要解決辦法與方向;
向各位做個推薦與簡介,並請您考慮將第二票投給綠黨。

祝 佳節愉快 我們 敬上
二、接著
就耽誤您幾分鐘,向各位介紹一下「綠黨」,大概分為五個部分:
綠黨不是什麼?綠黨是什麼?綠黨參選概況說明;更進一步認識綠黨;如何支持與支援綠黨。

三、綠黨不是什麼?
綠黨不是民進黨,簡單的比較表如下:

比較項目 綠黨 民進黨
網址:http://www.greenparty.org.tw/ http://www.dpp.org.tw/
成立時間 1996年元月25日 1986年九月二十八日
取得國會席次 尚無 1986立委增額補選23人當選
取得執政權   尚無 2000年3月18日
重要文件 綠色自救宣言1996年 台灣前途決議文 1999年
黨員人數 1996不詳;2007約150人 1986年1,093人;2006年54萬餘人
組織設計:雙召集人,男女各一名 黨主席一名
相關國際網絡:
全球綠黨網絡(Global Green Network) 國際自由黨聯盟(Liberal International)


四、綠黨是什麼?
根據網路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定義:
「綠黨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多個國家都有的政黨。各個國家的綠黨的內容多少有些不
個基本目標:民主、和平主義、社會公義(許多綠黨尤其強調原住民的權利)和環
境保護。他們往往為建立生態保護區出力,反對經濟對生態的破壞。

廣義地說,任何(暫時的)的目標為環境保護的政治運動可以被稱為是綠黨。但這
樣的廣義的綠黨不一定支持上述綠黨的其它目標。」
維基百科中的綠黨: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0%E9%BB%A8

2001全球綠色憲章(The Global Green Charter) 則標舉了六大核心價值:
生態智慧(Ecological Wisdom) 、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 、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ory Democracy) 、
非暴力(Nonviolence) 、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尊重多元(Respect for Diversity)
2001坎培拉全球綠色憲章中文版:http://0rz.tw/0e3u3


五、綠黨參選概況說明
明年 1月12日的立委選舉,是台灣首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每個選區將只選
出一名立委,而這意味著區域立委席次(佔總席次三分之二:113席中的73席)幾
乎全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的囊中物;綠黨和其他9個小黨則必須努力爭取第二票
(政黨票34席),在不分區的才有取得席次的機會。

然而,又因為兩大黨支配下所修訂的選罷法,要求這些小黨必須提名十席區域候選
人,才能有提名不分區的資格。儘管遊戲規則極不公平,但為了取得進入國會的資
格(要進去,才能在未來預防更多類似不公平不正義的法令政策頻頻出現),綠黨
必須推出十席區域立委候選人。經過幾次協商,綠黨與「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簡
稱「火盟」)共同參選,推出的候選人為:

不分區候選人:
陳曼麗
張輝山:http://blog.yam.com/hillsmile 
張宏林: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brandony
王芳萍:http://www.nobnog.org.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4

區域候選人:
北市第一選區(北投、士林) 曾瑾珮----http://tw.election.news.yahoo.com/l08/candidate/376/
北市第四選區(內湖、南港) 柯逸民──http://www.nobnog.org.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2
北市第七選舉區(信義、松山) 潘翰聲──http://tw.myblog.yahoo.com/panhan3/
北市第八選舉區(文山、中正) 彭渰雯──http://yenwenny.blogspot.com/
北縣第四選區(新莊) 徐文彥──http://mauxu.blogspot.com/
北縣第五選區 (樹林、鶯歌) 溫炳原──http://blog.udn.com/BinYuanWen
雲林縣第一選區(雲林海線) 黃山谷──http://tw.myblog.yahoo.com/grount-water/
嘉義市 林瑞霞──http://tw.myblog.yahoo.com/rslin243/archive?l=f&id=5
基隆市 王醒之──http://www.nobnog.org.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3
花蓮縣 鍾寶珠──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hgjh316/index.htm

另外,也可參考一份由強調族群和諧的四方報所擬的名單。
2008 1/12 跨族群不分區、分區立委候選人推薦名單:
http://tw.myblog.yahoo.com/baobonphuong/article?mid=2456&prev=-1&next=1944


六、更進一步認識綠黨
這些相關的網址,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綠黨:
1. 讓陽光進入黑金國會。綠黨第七屆立委選舉官方部落格:http://gptaiwan.blogspot.com/
1-1參選政見:http://gptaiwa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8306.html
1-2候選人簡介:http://www.nobnog.org.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5

2. 影片連結(約七分鐘)"為甚麼要支持綠黨呀?"邱毓斌 製:火燒之島
http://blog.roodo.com/wobblies/archives/4585517.html

3.綠黨之友google網上論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taiwangreens/

4. 共同參選伙伴,人民火大行動聯盟:http://www.nobnog.org.tw/

5. BBS討論區:ptt2 --> 自然就是美 --> NB_FOREST --> GreenParty 綠黨 綠色派隊

七、如何支持/支援綠黨:
1.到上述相關的網址瀏覽、發問、討論;
2.幫忙宣傳、轉寄綠黨的消息;
3.加入綠黨之友網上論壇;
4.2008年1月12日將選票投給綠黨;
5.加入綠黨成為黨員;
6.直接捐款給綠黨與這次參選的區域候選人,綠黨希望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讓每
位候選人找到200位樁腳。請考慮捐款給您所屬意的候選人,只要每位願意出1000
元,或從一百元到二十萬元(選罷法規定個人捐款上限),就能讓他們不致在投身
環境運動、社會運動與政治改革之餘,還必須獨自籌募資金,甚至單獨背負債務;
也順利促成這次綠黨的公民參政計畫。

對於候選人的捐款將開立收據(可於年底抵稅,對於政黨的捐款則不行),募款所
得超過20萬的部分,將全數轉給綠黨,作為未來繼續打拼的基金。 (根據政治獻金
法的規定,合法捐款的最遲期限是2008年1月11日,過了這一天你的捐款就會被政
府沒收。)

*戶名:綠黨政治獻金專戶。行別:永豐銀行景美分行(銀行代號 807
帳號:122-001-002- 6737-7*

各候選人的競選捐款帳戶是:
戶名:*第7 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彭渰雯政治獻金專戶,*華南銀行 文山分行
(銀行代碼008),帳號 *195100004219**

戶名:*第7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潘翰聲政治獻金專戶*,帳號:玉山銀行 南京東路
分行,帳號*0026968157171***

戶名:*第7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溫炳原政治獻金專戶,*華南銀行 文山分行,帳號
*195100004207**

戶名:*第7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鍾寶珠政治獻金專戶*,帳號:花蓮第一信用合作
社 慶豐簡易型分社,帳號*1142000000416-1*

戶名:第7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林瑞霞政治獻金專戶,玉山銀行東嘉義分行(銀行
代碼0509),帳號:968113071,


以及,另外一種妳/你所想到方法;

歡迎你們加入我們。

「如果有未來的話,未來一定是綠色的。」 from"綠色政治" 民78年 南方出版社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freemind 從統獨議題到生態保育

第一次試用 freemind 這軟體,畫出的一張「台灣環境與政治現況」圖;
以金錢貨幣的增加為核心概念,把其他一些想法給排列起來。
跟之前MSN的部落閣類似「錢,作為一種人類社會活動的催化劑,它是怎麼消失的?」
是為首Po(已經是第二P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