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間去了澎湖一趟,人生地不熟,很難在選舉上幫什麼忙。
抱墩抓魚、看海、聽海...etc
透過林長興老師的介紹,對於澎湖有更多的認識
在張雨生紀念館,和螢幕中的他一起唱歌。
也聽到當地歌手重新詮釋「大海」「聽海」等歌曲。
11月參加達魯馬克的PDC,翻譯森林、微氣候...等課程。
http://earthpassengers.org/diary/222
做了個「慈悲憲章」的翻譯練習
http://www.facebook.com/huck.lin?v=app_2347471856&ref=name,
出自http://charterforcompassion.org/
後來網站上有了(簡體)中文版http://charterforcompassion.org/docs/cfc_dl_chinese.pdf
「仁愛憲章」
介紹影片中提到 「在這商業全球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心靈的全球化。」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20091~2月4週記(巴西GYG分享會投影片)
答應大地旅人每一個月要寫一點和permaculture相關的東西,但本來也就想說至少一個月要寫一點東西放在網誌上,雖然不和生活環境設計有"直接"關係。
在巴西認識的GYG朋友Sanka找我參加一個"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Young Policy Makers"群組。趁著綠黨開黨員大會, 整理了之前巴西報告的投影片,放在網路上:http://www.slideshare.net/hucklin/200902153。回頭來看,這投影片太偏重GYG了,綠人大會GG的部分幾乎沒怎麼寫到,改天應該要再補上。
在facebook、twitter、slideshare上填寫自我介紹欄位、生活概況時的反身觀照。
田野調查之後寫報告,對於自己「以身為度」的「存在論」與「認識論」檢視。
然後是綠黨/炳原決定參加大安區的立委補選,http://igreen.bigsound.org/,想丟些想法到政見裡面。
趁著這些片片段段的機會,把腦袋裡的一些想法重新整理一下,對於「世界和平革命」的想像與步驟?Change the lifestyle into 5:2 ration of rest and work; Replace the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with wildlife protect corridor. Transfer military resources into sustainability purpose. Reform the money system with interest into demurrage system.大概是四個面向:
時間:讓休息的比重高於工作。空間:把國家邊界(各級行政區界)改成生態保育用途。金錢:用「滯留費」的制度取代「利息」制度(Charles Eisenstein寫的關於錢money的三篇文章,還在翻譯中)。軍事:把軍事預算轉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上。
上一篇文章隱約發現自己還是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儒家?)思維給影響,或許不是「修齊治平」,而是「修身尋家滅國平天下」(有種原始游牧、採集狩獵者的感覺/傾向?)
但這種由個人出發、與家人親友社區連結,再擴大到國家、生物區域、與全世界的原則,其實也在permaculture中被談到,應該是一種人類天性發展的普遍狀況吧。
這次從大尺度到小尺度的個人生活,之前種的豌豆,本來安排了一個網架要讓牠們攀爬,結果卻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倒成一小塊綠色草地,更改網架的相對位置之後(從「太陽豆子網架」改成「太陽網架豆子」),牠們才順利爬上去。網架的位置,也是有技巧在裡面.....google論壇群組中有一個permaculture的相關群組:樸門種子。有興趣的人可以加入看看。
(我是誰?我活著幹嘛?我生命的目的是啥?我想做什麼?或者把「我」換成「你」、「人」)這組問題真是大哉問,總覺得如果我不是被賦予這個名字,我對於自己人生的理解與想像,就不會跟現在一樣。
在巴西認識的GYG朋友Sanka找我參加一個"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Young Policy Makers"群組。趁著綠黨開黨員大會, 整理了之前巴西報告的投影片,放在網路上:http://www.slideshare.net/hucklin/200902153。回頭來看,這投影片太偏重GYG了,綠人大會GG的部分幾乎沒怎麼寫到,改天應該要再補上。
在facebook、twitter、slideshare上填寫自我介紹欄位、生活概況時的反身觀照。
田野調查之後寫報告,對於自己「以身為度」的「存在論」與「認識論」檢視。
然後是綠黨/炳原決定參加大安區的立委補選,http://igreen.bigsound.org/,想丟些想法到政見裡面。
趁著這些片片段段的機會,把腦袋裡的一些想法重新整理一下,對於「世界和平革命」的想像與步驟?Change the lifestyle into 5:2 ration of rest and work; Replace the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with wildlife protect corridor. Transfer military resources into sustainability purpose. Reform the money system with interest into demurrage system.大概是四個面向:
時間:讓休息的比重高於工作。空間:把國家邊界(各級行政區界)改成生態保育用途。金錢:用「滯留費」的制度取代「利息」制度(Charles Eisenstein寫的關於錢money的三篇文章,還在翻譯中)。軍事:把軍事預算轉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上。
上一篇文章隱約發現自己還是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儒家?)思維給影響,或許不是「修齊治平」,而是「修身尋家滅國平天下」(有種原始游牧、採集狩獵者的感覺/傾向?)
但這種由個人出發、與家人親友社區連結,再擴大到國家、生物區域、與全世界的原則,其實也在permaculture中被談到,應該是一種人類天性發展的普遍狀況吧。
這次從大尺度到小尺度的個人生活,之前種的豌豆,本來安排了一個網架要讓牠們攀爬,結果卻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倒成一小塊綠色草地,更改網架的相對位置之後(從「太陽豆子網架」改成「太陽網架豆子」),牠們才順利爬上去。網架的位置,也是有技巧在裡面.....google論壇群組中有一個permaculture的相關群組:樸門種子。有興趣的人可以加入看看。
(我是誰?我活著幹嘛?我生命的目的是啥?我想做什麼?或者把「我」換成「你」、「人」)這組問題真是大哉問,總覺得如果我不是被賦予這個名字,我對於自己人生的理解與想像,就不會跟現在一樣。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permaculture週記 20090113
permaculture週記 20090113
買種籽,收廚餘,種豌豆、灑油菜子,
學習使用縫紉機修補衣服,
在屋頂做個小花圃,不知道可以放多少土,放太多怕太重,土太淺又怕植物長不好。
以隔熱為最主要的考量與需求,就當一個小草圃吧,
就算只有長雜草也好,雜草可是土壤的守護者呢。
走在台北地下街,琳瑯滿目的商品,鞋子踩在冰冷冷的磁磚上,
腦中浮現的卻是赤腳踩在土壤上,採食果物的畫面。
我提到Robyn老師說的「商品的購買,其實是在滿足人類採集的天性」,
你回應說如果女人到處購物像是採集,那男人買很大的商品如汽車,就像是在狩獵了。
到了台東縣海邊有點荒涼的南田村,看到那裡的廢棄冰箱、舊輪胎,
腦中浮現的也是熱水器,大型花盆的想像。
感覺到炎熱的陽光是重要的資源。
看到路邊以及電視上花蓮海岸垃圾場的廢棄機車,
也想到坐墊下的置物箱,似乎可以拿來當馬桶或是種植物。
看到家邊村里公物的花盆台,稀疏地種著些景觀植物,也覺得可惜,浪費了那盆土。
或許提出開放公共空間種植食物,是值得成為選舉政見的一種訴求,尤其是在地方的尺度上。
在更大的縣市尺度上,課堂中說到河流與山稜線應該有森林的覆蓋,以確保土壤的穩固,
這應該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在縣市行政區重劃的考量中,目前的立委們大概沒這種想法吧。
在全國尺度上,應該要提出的是閒置空間開放登記使用,讓更多沒有能力負擔高額房價的人,
可以有安穩的住所,這也算是「照顧他人、分享多餘」的實踐吧。
農業再生條例,像是要讓都市生活吞併農村的恐怖條例,
一種以利潤為導向的土地控制思維;美感經驗與生活現實脫節分離,成為少數人所建構的論斷。
依賴國外資源,順著國際貿易而運作的台灣,這種經濟體質,基本上是迥異於自給自足的價值。
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對於天然氣的價格談不攏,歐洲多國面臨冷酷的寒冬,
應該會讓一些國家思考更能夠自給自足的能源政策吧。
能源自己率低於2%的台灣,也應該這樣想想。
以巴戰爭,戰爭的發動,除了宗教觀念、文化價值的差異與衝突,
對於資源與權力的競爭也是一個根源,以色列的背後是美國布希政府的支持,
這幾天收到一個網路連署,
美國的軍事預算,在2008年總計超過7千1百億美元,
是世界其他國家在未來五年內軍事開支總和的兩倍以上,
連署的對象是准總統歐巴馬,希望他將美國的軍事預算,
轉移到真正的和平用途上,也就是滿足權人類的基本需求。
如果他這樣做,以色列也這樣做,其他國家也這樣做,
或許世界和平真的可以很快到來吧。
連署網址在這 http://tinyurl.com/7hywk3
我做了點中文翻譯 如下
請歐巴馬准總統許我們一個安全綠色的未來
美國在2008年的軍事開支,總計超過7千1百億美元-註1,
這比未來五年內,全球其他國家軍事開支總和的兩倍還要高-註2,
其中半數以上的花費是用在:美國人民並不支持的政策,
或者不必要的軍事計劃,以及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安全的佔領行動-註3。
軍事開銷的提高,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安全。
大多數的軍事花費是不必要的,甚至對於美國國防造成反效果。
真正的安全不能只靠我軍的規模和力量來衡量,
真正的安全來自於:在地球的承載限度內,平靜地生活,
這所需要的是讓全人類都能滿足食物、住所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基本需要。
買種籽,收廚餘,種豌豆、灑油菜子,
學習使用縫紉機修補衣服,
在屋頂做個小花圃,不知道可以放多少土,放太多怕太重,土太淺又怕植物長不好。
以隔熱為最主要的考量與需求,就當一個小草圃吧,
就算只有長雜草也好,雜草可是土壤的守護者呢。
走在台北地下街,琳瑯滿目的商品,鞋子踩在冰冷冷的磁磚上,
腦中浮現的卻是赤腳踩在土壤上,採食果物的畫面。
我提到Robyn老師說的「商品的購買,其實是在滿足人類採集的天性」,
你回應說如果女人到處購物像是採集,那男人買很大的商品如汽車,就像是在狩獵了。
到了台東縣海邊有點荒涼的南田村,看到那裡的廢棄冰箱、舊輪胎,
腦中浮現的也是熱水器,大型花盆的想像。
感覺到炎熱的陽光是重要的資源。
看到路邊以及電視上花蓮海岸垃圾場的廢棄機車,
也想到坐墊下的置物箱,似乎可以拿來當馬桶或是種植物。
看到家邊村里公物的花盆台,稀疏地種著些景觀植物,也覺得可惜,浪費了那盆土。
或許提出開放公共空間種植食物,是值得成為選舉政見的一種訴求,尤其是在地方的尺度上。
在更大的縣市尺度上,課堂中說到河流與山稜線應該有森林的覆蓋,以確保土壤的穩固,
這應該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在縣市行政區重劃的考量中,目前的立委們大概沒這種想法吧。
在全國尺度上,應該要提出的是閒置空間開放登記使用,讓更多沒有能力負擔高額房價的人,
可以有安穩的住所,這也算是「照顧他人、分享多餘」的實踐吧。
農業再生條例,像是要讓都市生活吞併農村的恐怖條例,
一種以利潤為導向的土地控制思維;美感經驗與生活現實脫節分離,成為少數人所建構的論斷。
依賴國外資源,順著國際貿易而運作的台灣,這種經濟體質,基本上是迥異於自給自足的價值。
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對於天然氣的價格談不攏,歐洲多國面臨冷酷的寒冬,
應該會讓一些國家思考更能夠自給自足的能源政策吧。
能源自己率低於2%的台灣,也應該這樣想想。
以巴戰爭,戰爭的發動,除了宗教觀念、文化價值的差異與衝突,
對於資源與權力的競爭也是一個根源,以色列的背後是美國布希政府的支持,
這幾天收到一個網路連署,
美國的軍事預算,在2008年總計超過7千1百億美元,
是世界其他國家在未來五年內軍事開支總和的兩倍以上,
連署的對象是准總統歐巴馬,希望他將美國的軍事預算,
轉移到真正的和平用途上,也就是滿足權人類的基本需求。
如果他這樣做,以色列也這樣做,其他國家也這樣做,
或許世界和平真的可以很快到來吧。
連署網址在這 http://tinyurl.com/7hywk3
我做了點中文翻譯 如下
請歐巴馬准總統許我們一個安全綠色的未來
美國在2008年的軍事開支,總計超過7千1百億美元-註1,
這比未來五年內,全球其他國家軍事開支總和的兩倍還要高-註2,
其中半數以上的花費是用在:美國人民並不支持的政策,
或者不必要的軍事計劃,以及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安全的佔領行動-註3。
軍事開銷的提高,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安全。
大多數的軍事花費是不必要的,甚至對於美國國防造成反效果。
真正的安全不能只靠我軍的規模和力量來衡量,
真正的安全來自於:在地球的承載限度內,平靜地生活,
這所需要的是讓全人類都能滿足食物、住所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基本需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