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靈魂的反叛(譯作)

Mutiny of the Soul by Charles Eisenstein
http://www.realitysandwich.com/mutiny_soul

靈魂的反叛
http://docs.google.com/Doc?id=dfpxp3f7_56g8pcx7cj

Mutiny of The Soul靈魂的反叛(中英對照)
http://docs.google.com/Doc?id=dfpxp3f7_55g57xq8cn

作者:Charles Eisenstein艾華生
翻譯:林震洋 校稿:艾華生

版權聲明: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在今日世界所面臨的轉變過程中,憂鬱、焦慮與疲勞是三項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們替老舊的世界朝向嶄新的未來打出了探照燈。

當不斷累積的疲勞與憂鬱持續惡化,我們會被醫師診斷為:甲狀腺機能衰退、血清素分泌降低、感染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或稱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往往既令人感到緊張,也讓人放鬆。緊張的是:我出了毛病;輕鬆的是至少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幻覺。既然我獲得了診斷,我就能夠被治療,生活也可以再次回到正軌上。然而,這些症狀的痊癒卻是難以理解的過程。

一般的關念中,是把「治療」等於「修理」。如果我們用修理的觀念來進行這些病的治療,通常會先去想:「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但是在看待疲勞與憂鬱的時候,為了達到深層的治療,首要步驟所提出的問題卻非常不同:「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充滿完美智慧的身體,產生了毛病?」是什麼樣的情況,竟然使得身體的最佳選擇,是教一個人沒有辦法振作起精神、並熱切參與生活?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願景2020「世界咖啡館」參加心得

願景2020「世界咖啡館」參加心得。2009/4/12

這活動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在高密度的談話中,時間過得好快。而那些談話與激盪出來的火花,又難以用文字充分的記載。為了答謝火柴人轉告我這活動,而我臨時的報名沒有被主辦單位給拒絕在門外,還是努力寫下些心得。

我參加的第一組是討論「永續的未來需要怎樣的政治體制與政治人物?」我所貢獻的想法是「立法者需要懂得生態學」。社會運作的制度,沒有依照生態的原則;各種物質循環、生命的生死交替,被轉化成貨幣的成長與人類的控制對象。這或許是問題的根源。我們應該要制訂符合生態運作原則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制度。
(類似「東西的故事」影片所描述:http://www.storyofstuff.com/international/)

接著輪替到的小組是討論「台灣的極限」:物質有極限,精神則沒有,雖然個人的精神會伴隨生命體的死亡而消失,但社會文化的傳承讓精神可以無限發展,只要人類的生命能夠生生不息。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有不同的連結與互動關係,透過其他概念/事物而交互影響,例如A:「技術」涉及了精神與物質,讓人類一再打破各種物質限制而繁衍族群,卻也引發各種問題。B:「對生命的態度與價值觀」,左右了人類的慾望程度,也影響對於物質的使用程度。而透過教育是改變人心/人性的方法。C:各種文化、政治、社會制度也左右著物質與精神之間的互動關係。

午餐時間過後,和BigQuestion的Kelly聊到了台灣的特色,很巧的在後來別組的報告中也有呈現。諸如「大陸邊緣的海洋島嶼」「具備高度的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移民社會的特質」。

接著我到「台灣再造」的分組中,「天王殞落的時代:在野黨的再造」桌子,不過桌長沒有出現,我和另外兩個伙伴就拆夥找別的桌次了。我暗自的想像是天王殞落而「群龍無首」的台灣,就易經的掛象來說,這是吉兆。

我還是在同一個分組區,到了「共創台灣2020族群和平生活願景」的桌子。自己對於「新移民」有比較多疑問:怎樣算是「新」,新舊是相對的概念,多久/如何才不算是「新」。同桌的伙伴建議用「新住民」來取代新移民。也呼應著之前聊到的移民社會特質。而我提到前一桌次關於極限的分析,被運用在對待移民與不同族群文化的「資源」範疇中,很有一種分享所知的感覺。事後才知道這種異桌之間、類似「授粉」的作用,是這科學咖啡館活動的重要設計意涵。

接著換桌,本來想到「經濟地圖」的分組中,但沒找到合適的桌,而來到了「世界連結」的分組「台灣人如何與大陸人相處」。我提到以生態角度來看待世界,以同一個物種的認同,來取代族群差異或國族認同的想法。同桌的伙伴更精闢地區分了生物、文化與政治三個層面上,台灣人與大陸人之間的異同,也更看清一些差異與對立,是政治層面中所創造出的概念與結果。而族群差異可能隨著通婚漸漸消失。接著談到經濟也屬政治的一環,而位在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日本之間的台灣,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作為生產端與消費端之間的代理中間商,則承擔比中國更高經濟衰退的風險。

最後回到了本來的桌子。對於國家層級的政府,該如何改變才能達到永續,似乎沒有結論。但對於中壢一個社區有更具體的討論,更接近「永續城市」這樣的主題,例如一定人口戶數的公寓大樓,應有一定比例的公共綠地面積,作為居民交流、堆肥、生產食物等用途的公共空間。或許永續的世界與台灣,並不需要國家的存在,只要有更貼近地方層級的政府就足夠了。以武力為基礎劃分世界生態、瓜分環境資源的國家制度,甚至就是根本的問題之一。

最後是分組報告。這部分以後會有書面資料,應該也會上網,不及備載。但主辦人的問題我在心中試想著該如何答覆。「什麼原因讓你們留坐到現在?」。因為亞太綠人會議2010年將在台灣舉行,而預計採用開放空間或世界咖啡館的會議形式,所以我想來觀摩這種會議如何進行。這應該是主要的參與動力,但在參與過程中,更感覺到一種民主討論的氛圍,像是主辦人說的解嚴、轉變,21世紀從歐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而真正開始。相較於目前的綠黨運作模式,這一天的會議,似乎更像是綠黨/綠色政治/參與式民主應該有的樣子。會議中幾此談到「藍綠惡鬥」,我想不論每個人是否知道、或是否支持目前台灣綠黨的存在,但至少「不再使用『藍綠』來指稱國、民兩黨」,應該是破除媒體過度簡化、而造成二元對立現象的根本作法,也是可以直接行動的一種改變。

如果說有什麼遺憾或不滿,似乎是在總結報告中,感覺到「經濟地圖」與「永續台灣」之間的對話不夠,兩組之間有點缺乏交集,或許也是因為場地太過狹長、造成走動較不方便的限制因素吧。

相關介紹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咖啡館活動
http://www.worldcafe.org.tw/vision2020.htm
研考會願景2020活動
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158711&ctNode=10001&mp=100
「世界咖啡館」一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1869
比較「世界咖啡館」與「開放空間」兩種會議模式
http://www.epochtimes.com/b5/8/3/1/n2028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