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貨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貨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錢 夠多了>

<錢  夠多了>
錢  夠多了
民主  還不夠
平等  還不夠
公義  還不夠

錢  夠多了
愛  還不夠

錢  夠多了
永續  還不夠
和平  還不夠

剝削  夠多了
互助  還不夠

錢  夠多了
土地污染了
河川死亡了
空氣污濁了

錢夠多了
道路夠多了
商品夠多了
豪宅空屋夠多了

錢夠多了
有些什麼  還不夠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看守台灣:綠色經濟中的新貨幣想像

看守台灣:綠色經濟中的新貨幣想像  2012-6-24 22:18  林震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9313


2012年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正在巴西里約進行,據環境資訊協會記者莫聞6月18日的報導,前巴西環境部長席爾瓦演講倡言:「近代文明面臨崩壞的臨界點,想法和觀念要如何轉變,是每一個人都應思考的課題;我們已花了太多費用來拯救金融危機,卻只願意付少許的錢來拯救環境危機。」


陳虹穎女士也在〈當永續發展對上亞太軍備競賽〉一文中,點出此次會議7項議程(就業、能源、糧食、水、海洋、城市、災害)缺漏了「廢除軍備」這重要的轉型方向。本文試著對綠色經濟中的「貨幣制度」做建言。

如果拿人體來比喻國家或經濟體,分成骨、肉、靈不同層面來看待,那麼思維、價值觀,是抽象無形的靈性層面;商品、原物料、勞務的交易,是肉體、組織、器官的層面;政策法律的剛性規範,則像是骨骼一般;文化傳統像是DNA,代代傳承又不停變異。

金融、貨幣,是身體中哪個部分呢?血液與紅血球,供應營養各地區、各器官的生命活動。但是,當今的貨幣不會衰敗,它不斷成長、再成長,讓組織器官長大再長大,代價是消耗越來越多的能資源。地球只有一個,但國家、經濟體有很多個,相互競爭著養分。以美國、美元為首,引領全球經濟系統的擴張。

在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之成因時,美國社會評論家艾華生(Charles Eisenstein)曾指出文明轉型的方向:反轉「利息」制度,讓持有貨幣的人必須付出幣值降低的代價,貨幣將只保持必要程度的流通,而非指數的成長;同時也讓舊貨幣內含的競爭與隔閡,被分享、關懷的本質所取代。此外,發行範圍有限的社區貨幣,可以凝聚社區的認同與力量,以在地資源滿足在地需求,也是重要的經濟轉型策略。

另一個綠化經濟的角度,是從文字符號上著手,改變「錢」這個文字以及連帶的意義和認知。古代貨幣是貝殼,但為什麼「貝戈戈」變成了低下的「賤」字呢?大概是兵戎相戈,貝殼被打碎成為廢土,而金屬冶煉技術進步了,金子最不會腐壞,成為永恆價值的象徵。

在二次大戰後,英美等國簽訂布列敦森林協定,制訂了以美元為主要國際準備貨幣基準的釘住匯率機制。那麼,過去幾十年間的「錢」字,應該寫作「美戈戈」,以反映出美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

未來,我們想要甚麼樣的經濟制度呢?新時代的貨幣,該怎麼書寫,如何指稱呢?以守護生命為核心價值與原則,左邊取「生」字;消彌戰爭,永續裁軍,右邊取「戈平」。新的「錢」字也許可以寫成「生戈平」。

再具體一些,當清潔飲用水,被工業、科技、核災的廢水所污染,不再唾手可及,淪為珍貴的資源,甚至足以引發戰爭,「水」字部就更是「錢」字合理的新部首。以水資源做為貨幣發行量的基準,讓經濟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數學理論上,而是在環境健康的現實基礎上,善用有限的(水)資源,建立循環、穩定的貨幣制度與經濟系統,終止戰爭。於是,「水戈止」這新文字,渴望著永續的未來。     (綠黨黨員)

看守台灣:五一放假,反思三八工時的過去與未來

2012-4-22 20:58 作者:林震洋  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7392
五一國際勞動節將屆,回顧它的源頭,是為了爭取三八工時制的普及,經過全球勞動階級的努力,成為普世規範。但是從1889年迄今123個年頭,世界已經劇變。

24小時不停歇的工廠機械,運轉1,077,480個小時的製程,伴隨原料開採與廢棄物生產。當時的10元,以年利率1%計算,如今是33元;假如這貨幣沒有膨脹、貶值、消亡、被替代。以一個世代20至25歲來衡量,大約經過5、6代;世界人口從十多億,超越了70億。森林減少了多少?物種滅絕了多少?浩劫是不容易量化的。
這是世界末日前的最後一個勞動節?如果今年冬至不是因為某種災難降臨,卻是因為全球共同的覺醒而邁向嶄新的文明狀態;那麼這將是甚麼樣的覺醒?勞工又將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資本不斷地投資,獲利,再投資。人們不斷地生產,消費,丟棄,再生產,再消費。被資本給驅策的科技,不斷摧毀地球各角落的生態系統,等在眼前的,只剩下物種逐一滅絕之後的土崩瓦解。生物多樣性消退的同時,人口爆炸了,但貨幣才是主人。複利的指數成長,銀行、金融、政府的配合,讓人心、社會、文化、自然環境成為貨幣病毒的養份,不論是勞工或資本家,全世界都被貨幣的利息給宰制。

我們仍要爭取更高的薪資所得嗎?物價翻漲,即使薪資調高,依然是勉強餬口;窮忙族依舊窮忙,豪宅依舊聳立,階級差距絲毫沒有縮減的跡象。上一代拚經濟而舉債,要求下一世代來償還。我(們)拒絕,反正我們其實也還不起,能安穩地生活已經不容易。
4月11日的商業週刊刊載了「聯合國最新告白:GDP就是破壞地球環境的元兇」,像是在教人窒息的結構中,開啟了一扇窗。為什麼不爭取更短的工作時間?環境惡化資源耗盡,物價只會越來越高;但是更充裕的自主、更多的休憩、學習、人際連結、健康的身心靈,是無法估價的真正財富。

罷工吧,就算不是為了改善勞動條件,也是為了永續的發展或不發展、慢發展;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而休息。怠工吧,偷得浮生半日閒,為了中斷貨幣癌症的蔓延,我們要改變既有的常規與作息。

不只是人對人的殖民該結束了,人對自然的殖民也要終止,貨幣對人的殖民也一併廢除。貨幣「只」是交易的工具,不是有生命、會成長的生物,憑甚麼一直繁衍呢?憑著人心的貪慾,伴隨對於貧困的恐懼。

瞻望未來,日本的半農半X、英國的每週21工時,都是令人憧憬的模式,我們也要摸索出永續的勞動節奏。讓人,而不是錢、不是利潤,成為生命的主人。(綠黨黨員)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札記--人為什麼要環保?

為什麼要環保? 20110827

昨天參加高雄CafePhilo的活動,會後有位哲學所學生問我「(人)為甚麼環保?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生態平衡不也是為了確保未來的生存?....」一邊回答也一邊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大概是這樣:「我讀過一些關於『人類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的分析,但那些分析似乎無法真的解決問題。當把人也是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人類滅絕其他高等掠食者之後,必須自行負起掠食者維持生態平衡的角色;水泥都市抹去綠色植物與大地黑土之後,必須自己進行生產(都市農園、綠建築)、分解(堆肥)的作用」

「貨幣經濟」和「時間制度」是我覺得應該切入改變的兩個角度或層面(環境破壞的原因)。不能再讓貨幣像病毒一樣無止盡的成長,從擬生物化的角度來看,人只是貨幣的宿主生物。但貨幣制度、利息是人創造的,人也可以改變它。

每種物種有不同的生命週期、原本各地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曆法,曆法反映人對自然的態度,也控制著人利用自然、人如何與自然互動的方式。如今全球卻漸漸僵化為單一的曆法規律,應該重新施行不同的曆法,讓更多生物的生命週期可以完整發展。除了保護區等空間面向的保育,我們也需要時間面向的保育。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無價市集 REALLY REALLY FREE MARKET

台北史上第一次 無價市場 / Taipei's first ever REALLY REALLY FREE MARKET

時間 4月24日 · 14:00 - 18:00
地點 二二八和平公園椰子樹草坪/228 Peace Park (on the palm tree lawn)
詳情
中文:
不必花錢,不需買賣,通通都是免費的。

台北史上第一次

無價市場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錢,金戈戈,貝戈戈,美戈戈,生戈平

錢,金戈戈,貝戈戈,美戈戈,生戈平。

古早的貨幣是用貝殼做的,但為什麼「貝戈戈」變成了低下的「賤」字呢?它明明跟「錢」長的很像。大概是人類技術的進步,總是尋找不容易腐壞的東西當作價值保存的工具,等到處理金屬的技術進步了,金子成為最不會腐壞的物質,而成為永恆價值的象徵。貝殼所做的貨幣,地位就相對變低了。

為了翻轉「貝殼是有價值的東西」,建立新的概念「金銀是更有價值的東西」,錢字就替代了賤字,這似乎也涉及了某些政權、文化霸權的轉移。應該需要多去考究一下「賤」與「錢」這兩個字分別出現的年代。印象中在倫語裡頭就有賤字(西周?),但「古代」似乎是以「銀兩」來指稱「錢」,「錢」字倒底何時誕生的呢?是日本明治維新現代化之後所發明的漢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