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哲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哲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大猩猩對話錄 & B的故事 書摘


大猩猩對話錄
35-40億年,生命由古代海洋中出現。
2億五千萬年前,哺乳類出現。
?一千~一千五百萬年前靈長類出現。
三百萬年前,人類出現。

你們文化的人在執行的故事是關於世界的意義,關於神在世界的意旨以及人類的命運。
由人類誕生開始,宇宙其他的部分都不再有趣,不再參與發展中的戲劇。地球是人的誕生地與家鄉,掠取者把世界當成人的維生系統,就像設計來生產和維持人類生活的機器。

根據掠取者神話來看,第一,人有基本上的瑕疵,第二他們沒有關於自己應該如何生活的某種知識。把世界弄得一團糟。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札記--人為什麼要環保?

為什麼要環保? 20110827

昨天參加高雄CafePhilo的活動,會後有位哲學所學生問我「(人)為甚麼環保?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生態平衡不也是為了確保未來的生存?....」一邊回答也一邊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大概是這樣:「我讀過一些關於『人類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的分析,但那些分析似乎無法真的解決問題。當把人也是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人類滅絕其他高等掠食者之後,必須自行負起掠食者維持生態平衡的角色;水泥都市抹去綠色植物與大地黑土之後,必須自己進行生產(都市農園、綠建築)、分解(堆肥)的作用」

「貨幣經濟」和「時間制度」是我覺得應該切入改變的兩個角度或層面(環境破壞的原因)。不能再讓貨幣像病毒一樣無止盡的成長,從擬生物化的角度來看,人只是貨幣的宿主生物。但貨幣制度、利息是人創造的,人也可以改變它。

每種物種有不同的生命週期、原本各地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曆法,曆法反映人對自然的態度,也控制著人利用自然、人如何與自然互動的方式。如今全球卻漸漸僵化為單一的曆法規律,應該重新施行不同的曆法,讓更多生物的生命週期可以完整發展。除了保護區等空間面向的保育,我們也需要時間面向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