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搬家時的捨不得

20090608札記
卡在旅行與搬家之間,「捨不得」的心情
「在完全陌生的地方,人才能真的認識自己」
搬家,搬動的是什麼?哪些物質、環境結構?
改變了哪些人際互動關係、社交網絡?

捨不得丟掉舊衣服,壞調的電器,舊的書......?
因為有些記憶情感附著在這些物件上,
看到摸到它們時,會勾起過往的回憶,
丟掉的同時,似乎也是把它們從記憶中給清除。

這是好事?或必然要經歷的「成長」嗎?

在未來的腦海中失去喚醒某些記憶的線索,
是讓腦子騰出新的「空間」神經元給新的未來事物,
還是斲傷一些舊細胞組織的自我傷害?

「資源回收」倒是另一種處理舊物的方式,都是使用過的東西,
但不願意將它們視為垃圾,而希望它們能有好的去處,重新再被利用。
紙類,上面的訊息被閱讀之後,似乎很明確地失去了價值與功能,只是些纖維。
瓶罐中的液體食物被吞飲之後,只是空的容器。

那些捨不得的東西是否也可以如此?
電器還有被拆解研究的學習價值,
當初購買的價格讓它還被感珍貴,

書籍內的資訊,知識,情感,發想與筆記,
沒有被化成行動,那麼價值又在哪裡?只在自己的腦中。
進入二手書的網絡中,反而因為分享給他人引起新思想而更有價值。

有捨才有得的道理也聽過許多次,
但在取捨之間仍是種困難,
要依哪些標準、判斷原則來取捨,
對於不同的判斷原則,又要作出哪些取捨。
直覺或腦,如同洋蔥與大海一般,看不見核心,
潮起潮落,看不見洋流與深海的脈動。

搬家,也是對於「子女」這種身份的挑戰與改變?
「成家」、成立新家的背後,
是想要掌握空間布置、環境設計的支配權,去創造新的生活環境,與生命?
是人對環境、生存的根本慾望?

當依循eco的字根來看待生態學與經濟學時,
研究大自然這個家的學問,以及管理家的學問,
搬「家」有了新的意義,
搬動與改變哪些環境物件、生態關係、和經濟原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