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關於里長的一些想法

在GTALK上掛著「選里長?」的暱稱一陣子,接著改成「為什麼需要里長?」想換暱稱了,也把一些想法整理一下。

「選里長?」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了,在里長眾多福利 中,光是第一項,就讓想賺錢的我很心動。「(1)每月4萬5仟事務費【薪資,免扣稅哦!】」。另外想推動些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的東西,在路邊盆栽,屋頂種菜,堆肥之類的;從生活周遭開始改變,也覺得選里長似乎不錯。有個朋友說這些事情不一定需要里長來做,也沒錯。

接著,在想綠黨/綠色政治「三權分立」原則與「五權分立」的現況之間存在什麼關連時,在里長這環節上卡住了。里長屬於哪一種權力架構?它像是三權分立中的行政,有些時候(選舉期間?)又像是代表民意的立法職。

在維基百科中提到:「里是第四級地方行政區。規模從一百戶到一千戶,甚至四千戶,差異極大。……依法為義務無幾職,但依照規定可由鄉鎮市區公所獲得上限4萬五千的事務補助費。」這分別依照哪個「法」,哪個「規定」,真值得再多查查。第三級的行政區鄉鎮市有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的區分,到了第四層級地方行政區就沒有了。

關於里長權責中:「隨時督導村(里)幹事服勤情形及獎懲意見,得隨時向公所提出」,這又像是司法、監察單位在監督行政人員。還有一項是「核發證書」,則像是考試院的資格認定權限。

總之,或許我帶著些偏見與預設立場,覺得它像是縮小版的五權合一,集各種權力於一職。有點像小總統,協調五院、五權的運作。只是規模太小,小到一個人身上或村里辦公室,看不出分立的關係,而是承接大規模分立架構下的小事情。也應證了「保證無老闆」的描述,老闆來自選民的選票,但沒有對應的監督機構,就等下次選舉來考核。

如果將里與村視為意義相近的概念,英語village,村落、村莊,有村長嗎?怎麼產生的?三權分立歐美的最基層選舉,是在選哪些公職?如果覺得目前政府體系太龐大、太官僚,應該要從里長開始縮減嗎?對照軍隊中的層級架構來看,近百年前的革命,像是建立了一隻以國家為名的統治軍隊?
誰需要里長?你認識你的里長嗎?他到底在替誰做事?
如果沒有替你做事,也不認識他,你(我)算是這個里的里民嗎?

里長徵才:需年滿 23歲,免保證金。錢多事少離家近,保證無老闆
http://blog.xuite.net/boavista/blog/13155641

維基百科中的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91

維基百科中的行政區畫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6%94%BF%E5%8D%80%E5%8A%83

Google里長 工作內容 排行第一的三年級小學生吳崇瑋訪談報告
http://summer.tn.edu.tw/winter96/upload/寒假作業/2622.ppt
裡面這樣寫到:
里長可以說是民選的最基層首長,由民選的方式來代表基層的民意,作為上級政府與基層百姓溝通的橋樑。

某3~4年級社會領域教材
所提到的里長具體工作:
(一)基本上里長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如下:
1.推行政府命令,向上反映人民意見
2.推行村(里)育樂活動
3.辦理社會救助、福利服務等事項,如清寒證明、共同居住證明、生活津貼申請等。
4.代發各種申請書表
5.分送有關通知單,如滅鼠週通知
6.協助辦理村里例行會議


在維基百科中是屬於村里幹事的工作,里長是督導村里幹事
• 推行政令,反映民意
• 推行村里育樂活動
• 辦理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及其他建設事項
• 代繕各種申請書表及辦理村里辦公處證明書事項
• 分送有關役政通知單、徵集令及辦理役男身家調查及兵役資料之查報
• 辦理村里例行會議,並加強鄰長會議,應按規定召開,並作成詳細記錄,以便查考
• 辦理各種公職人員選舉,選務工作
• 辦理房屋稅、地價稅發單催徵、綜合所得稅輔導申報、發單、催繳暨退稅及農業災害現金救助案件之受理與勘察工作
• 填寫戶長資料卡
• 辦理村里工作會報之各項行政庶務
• 村里長交辦事項
• 鄉鎮縣轄市區公所交辦事項


很多問題,沒有答案;一堆疑惑,持續混沌。

很多問題似乎早有人點出:
1998里長存廢之我見 兼論 現行制度對基層公共參與的影響 台北市大安區光武里里長 陳朝順

現在重新再看,或許深藏的文化結構、社會價值,
不是短短幾年引進市民的概念、建立法條,就能改變的。

而換個角度來看,不同的文化、社會制度,或許也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資產?

沒有留言: